【知识学习】师范类专业认证知识(二)
【日期:2025年09月18日】 【单位:专业认证宣传报道组】 【作者:人文学院】

七、师范类专业认证重点关注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1.质量保障,保障专业培养的毕业生能够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

2.持续改进,引导专业依据质量标准达成评价情况,不断优化、改进教学环节,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八、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三大任务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

“以评促建”,旨在通过“兜底”监测,督促高校加大师范类专业建设投入,保证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条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

“以评促改”,旨在通过“合格”认证,推动高校深化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尤其是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改革,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合格标准要求;

“以评促强”,旨在通过“卓越”认证,引导师范类专业做精做强,保证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达到国家卓越标准要求,形成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九、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一践行三学会”是对师范生毕业要求的进一步概括,即“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践行师德主要体现在师德规范、教育情怀两方面;

学会教学主要体现在学科素养、教学能力两方面;

学会育人主要体现在班级指导、综合育人两方面;

学会发展主要体现在学会反思、沟通合作两方面。

十、专业认证考查的“五个度”具体指什么?

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工作的重点是紧扣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专业定位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及教学资源的支撑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以“五个度”为主线,把8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串联”起来,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进行全面客观评判。

十一、师范类专业认证需要健全的“三个机制”是什么?

质量监控机制:课程教学、教育实践和学习成果的质量监控机制。

达成度评价机制: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机制。

持续改进机制:基于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机制。

十二、师范类专业认证(第二级)考查范围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包括8个一级指标,39个二级指标:

1.培养目标包含3个二级指标:目标定位;目标内涵;目标评价。

2.毕业要求包含9个二级指标:毕业要求(落实)评价;师德规范;教育情怀;学科素养;教学能力;班级指导;综合育人;学会反思;沟通合作。

3.课程与教学包含5个二级指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4.合作与实践包含5个二级指标: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导师队伍;管理评价。

5.师资队伍包含4个二级指标:数量结构;素质能力;实践经历;持续发展。

6.支持条件包含3个二级指标:经费保障;设施保障;资源保障。

7.质量保障包含4个二级指标: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

8.学生发展包含6个二级指标: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社会声誉。

(审核:胡文靖 编辑:李锦)

【浏览:

关闭

  • 微博
  • 微信
  • 媒体
  • 视频

皖公网安备 34112602000142号